欢迎您访问意昂2官方网站!
服务热线:020-123456789
  • 产品
  • 文章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汽车电瓶

文化中国行丨与敦煌齐名 吐鲁番这个千佛洞里全是宝藏

来源:意昂2  更新时间:2024-05-22 08:38:12


        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

  新疆博物馆有对文创“明星”——“小智”和“小慧”,文化它们身着红袄,中国外型呆萌可爱,行丨深受游客喜爱。敦煌洞里这一系列文创,齐名千佛全宝取材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第20窟壁画中的吐鲁高昌供养人形象。而这幅壁画的文化高清图片,就陈列于新疆博物馆二楼的中国历史文物展厅,壁画中的行丨高昌供养人峨冠博带,雍容华贵,敦煌洞里看上去高冷又严肃,齐名千佛全宝与“小智”“小慧”反差强烈。吐鲁

图片

取材于第20窟壁画中高昌供养人形象的文化“小智”“小慧”文创玩偶。图片由新疆博物馆文创部提供

图片

取材于第20窟壁画中高昌供养人形象的中国“小智”“小慧”冰箱贴。图片由新疆博物馆文创部提供

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北约40公里的行丨火焰山峡谷中,与龟兹石窟、敦煌石窟、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,以及印度的阿旃陀石窟齐名。它是高昌回鹘时期的王家寺院,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瑰宝。

  该千佛洞营建于木头河西岸一侧的断崖上。沿着崖体台阶往下走,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洞窟错落有致分布于崖体。“洞窟分上中下三层,上层为佛塔区,中层为礼佛区,下层为生活区。目前,对外开放的洞窟主要是中层的礼佛区。”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热孜瓦古丽·依拉音说,遗址现存洞窟83个,其中有壁画的42个。这些带有壁画的洞窟,90%以上都属于高昌回鹘时期,“这里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、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。”

图片

陈列于新疆博物馆展厅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第20窟壁画图片形象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

  走进第20窟,这是一处主室呈方形的洞窟,面积不大,中间为穹窿顶,两侧有狭窄的回廊。洞窟中壁画大多已被国外探险队切割运走,然而,透过残留的精美壁画和切割部位放置的复原图,依旧能让人想象过去僧侣云集的繁华景象。热孜瓦古丽·依拉音说,从壁画中人物形象来看,当时的高昌回鹘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。

  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爱峰介绍说,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凿于麴氏高昌时期(公元499至公元640年),在唐西州时期名叫“宁戎寺”或“宁戎窟寺”,是新疆地区重要的佛寺中心。

  回鹘隋唐时称 “回纥”。公元744年,唐朝与漠北回纥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,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,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。公元788年,回纥上书唐朝,自请改为“回鹘”。

图片

新疆博物馆展厅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影像展示区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

  公元840年,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,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中原外,其中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,于公元866年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,继承了唐代西州一整套行政管理体制,并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作为王家寺院,继续沿用唐朝时期的“宁戎寺”名称。

  宋代,高昌回鹘经常赴中原朝贡。13世纪初,藏传佛教开始传入吐鲁番。13世纪末,高昌回鹘王室东迁甘肃永昌,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衰落为民间寺院。

图片

第20窟佛本行经变·受决定记品壁画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

图片

新疆博物馆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壁画图片展示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

  19世纪末20世纪初,俄、德、英、日等国探险队伍进入吐鲁番,以考古为名,掠夺了大量的壁画和文物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大量壁画被探险队切割下来,分批运往国外。目前,这些壁画分别藏于德、俄、英、日、韩等国家的博物馆中。

  1980年至1981年,考古工作者对柏孜克里克石窟进行了发掘清理,出土了佛塑像、丝织品、纸制品绘画、木构件等大量文物。尤其是出土的800余件文书内容极为丰富,包括汉文、回鹘文、粟特文、西夏文和婆罗谜文,既有宗教文书,也有儒家典籍、史籍和官私文书等。

图片

今年4月,记者随青年学者考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

  “吐鲁番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,伴随着经贸往来,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融汇了龟兹和中原壁画风格,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回鹘风格壁画。”陈爱峰说,千佛洞壁画所呈现的多民族风格,以及其出土的多民族文化遗存,均充分表明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、多宗教并存的地区。而其呈现出的宗教中国化特点,也反映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

(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)

 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