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意昂2官方网站!
服务热线:020-123456789
  • 产品
  • 文章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

致敬江苏劳动者•跟着劳模工匠去创新

来源:意昂2  更新时间:2024-05-20 05:11:59


5月14日下午3点,致敬者b着劳在盐城市东台市鼓楼中路144号的江苏匠去嘉丽发绣工艺品厂的门市部门口,今年66岁的劳动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、模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东台发绣”代表性传承人陈伯余骑着电动车,创新从外面赶回门市部。致敬者b着劳“今天好忙,江苏匠去我昨天刚从福建参加2024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,劳动今天中午有2个客户要我们的模工发绣作品,我刚到快递公司给他们快递,创新15日下午我还要赶到盐城,致敬者b着劳参加工艺美术的江苏匠去工作会议,领导对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劳动传统发绣很重视,还要给我颁奖,模工这是创新给我个人以及团队,更是给我们工艺美术界从业人员的支持和鼓励!全社会现在特别关注非遗,我很感谢我们遇到了好时代”,性格爽朗、快人快语的陈伯余兴奋地告诉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。

【19岁开始拜师学艺,心无旁骛一直钻研传统发绣技艺】

陈伯余1958年出生于东台,小时候在看着家里老人发绣的时候,他就对这项神奇的传统工艺技艺产生浓厚兴趣。有着扎实书画基础,对于诗词歌赋也有深厚学养。1978年,他到东台发绣工艺品工厂工作,师从张长江、顾青蛟两位工艺美术大师。

在埋头从事发绣工作中,陈伯余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。他告诉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,发绣起源于唐朝的刺绣,由于东台曾是制盐产地,生活在这里的盐商巨贾、达官贵人,穿绸着缎,衣冠锦绣,衣饰穿戴十分华丽,这里就产生了大量的刺绣大师。1959年国庆十周年,东台刺绣厂绣娘王益芬用头发绣制一帧《麻姑献寿》单面发绣挂屏,参加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国庆大型展览,轰动全国。

上世纪70年代,发绣作为外销工艺品远销海外,支援国家建设。陈伯余进入单位后,就立下要钻研技艺、成为大师的雄心壮志。他自费购买大量美术、诗词、艺术类书籍学习,平常加班加点,不断研习自己的发绣技艺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随着陈伯余技艺不断精湛,他的作品屡获殊荣。陈伯余介绍,东台发绣作品工艺复杂,耗工惊人,它以人发代替丝线,用苏绣传统针法绣制而成,纯手工制作,与其它刺绣工艺品相比,用料奇特,具有不腐、不蛀、不褪色之特点和古朴典雅、苍润秀丽之风格,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较强的地域特色。

近年来,经过历代优秀发绣工匠的传承创新,东台发绣在继承传统针法的基础上,拓展了滚、旋、缠、套多种针法,由原来的“一墨绣”发展到“润色绣”、“双面绣”、“ 双面异色绣”、发绣长卷、胎毛绣、微发绣,丰富了发绣作品的表现力。陈伯余和嘉丽发绣工艺品厂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创作出《富春山居图》等一大批具有艺术水准的发绣作品,并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览,斩获各种奖项。2010年,东台发绣《牡丹》被上海世博会列为指定礼品。

【“针”走龙蛇,成竹在胸!一生只做一件事,把这件事做好做优做到极致】

在发绣工作台上,陈伯余发绣的过程展示,简直就是行云流水般的艺术展示,让人叹为观止。

陈伯余端坐在工作台前,心绪平静,他把发丝串在绣花针的针眼里,把针从发绣的底膜——塔夫绸的下面穿过,然后手在空中停留一会,陈伯余成竹在胸,接着又稳稳地把绣针穿到塔夫绸下面。一针一针,上下翻飞,不一会一块颜色鲜亮、惟妙惟肖的图案就绣出来了。

陈冬凤从事发绣30多年,她现在每天还在发绣台上工作八九个小时,“我很喜欢发绣,让我心很静。陈伯余是我们的老师,他的理念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,把这件事做好做优做到极致!”潘小林在发绣厂是目前的中坚力量,她从事发绣十几年,“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发绣,坐不了冷板凳。其实发绣是一门手艺,真正沉下心来做,收入也不会太低。关键有了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,这个最重要!” 潘小林说。

带领周围人爱上发绣技艺,让发绣成为绣娘在家门口勤劳致富的途径。陈伯余不保守,他把技艺向同事们积极传授。陈伯余作为发绣行业领军人物,从事发绣设计及工艺制作40多年,创新研制出彩色发绣、双面发绣、双面异色绣,微发绣,胎毛绣等,填补了发绣历史上的多项空白,先后培养绘画设计人员20多名,助理工艺师10名,工艺美术师8名,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人,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,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2人,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人,江苏省传统技能大师2人,培训绣娘400多名。

【“发”为经纬,“绣”出神奇!让东台发绣更加青春鲜亮,成为讲述江苏故事的文化名片】

在陈伯余的发绣厂里,各种奖状奖杯林立展陈,当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问陈伯余,“您对哪几个荣誉最看重?”

陈伯余谦虚地说,“这些荣誉是全社会支持鼓励东台发绣这个产业,以及所有的从业者。对于我们工艺美术从业者来说,我们甘坐冷板凳,不求名利,只希望能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东台、盐城、江苏乃至全国做出应有的贡献。”

陈伯余指着江苏省劳动模范、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领办人、江苏省(高职院校类)产业教授、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苏绣(东台发绣)”传承人这几个奖状和证书说,“这几个说明全社会对于发绣的关注和支持,我最关注!”

由陈伯余参与主编的《东台发绣》《陈伯余发绣作品选》是对陈伯余在国内发绣重要地位的完美阐释,更是对东台发绣的整体检阅。陈伯余希望这两本书让了解东台发绣的人更多,更加喜爱发绣。

陈伯余介绍,文化部先后两度命名“东台发绣”为民间艺术之乡。2009年6月,东台发绣入选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同年,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东台发绣为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。登上央视寻宝栏目的发绣长卷《百骏图》发绣《一百零八将》获国家级金奖作为东台的特色文化名片之一。

西溪旅游文化景区是东台市的文旅网红打卡地,东台市特地给东台发绣一个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展示地。发绣厂工会主席王爱萍正在专心致志发绣,她的《柳塘牧趣》《松下问童子》《货郎图》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《瑶池神会》等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、省级荣誉。王爱萍说,“江苏省总工会以及省市级各机关各部门对于发绣都大力支持,在大家齐心协力努力下,东台发绣一定会更加青春鲜亮,成为讲述江苏故事的文化名片”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薄云峰 文/摄

图片均为 薄云峰 摄

校对 李海慧

 


相关文章